Pierfrancesco Celada出生於1979年,他於2010年完成生物機械學的博士學位,現正進行一系列與當代生活相關的長期研究。
他最近以《米蘭,九十號線外》作品入選歐洲攝影展覽大獎,並於巴黎(法國)、維亞雷焦(意大利)、漢堡(德國)及奧斯陸(挪威)進行巡迴展覽。
他曾獲「Happiness ONTHEMOVE Award 2017」、「Photolux Leica Award 2014」及「Ideastap and Magnum Photos Photographic Award 2011」多個攝影獎項。
他在2011年於倫敦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實習,作品於《新聞週刊》、《紐約時報》、《時代雜誌》Lightbox欄目、《i-D》、《D-Repubblica》、《Vogue》、《Amica》、《Leap》等雜誌刊登。
自2014年始旅居香港。
「生命總是充滿機遇,問題是當它們來臨時,我們往往難以辨識。」 Tiziano Terzani說。
每天,成千上萬的人都要被迫繞過無數私人樓宇、商場、運輸交匯處上學、上班和下班。這些混凝土堆砌的小島由蜿蜒曲折,如迷宮般的行人天橋和地下隧道連接。
在香港,每一平方里就有一個商場,密集程度堪稱全球之最。商場為香港人提供了無限的機遇,讓人可從中創造集體回憶、建立關係和社區連結,甚至能在酷熱的夏天吸到一口清新的空氣。
商場不僅是香港經濟的核心,更是一個提供衣食住行、娛樂和社交的地方。
我們在這些現代城堡裏生活,簡直一輩子也不用出門。它們是香港當代都市主義的基本組成單位,透過它們,我們可一窺未來城市的樣貌。
商場已取代傳統公共廣場,甚至可比作當代的「古安哥拉」(古希臘廣場),所有連結在這發生,獨獨的是,雨卻從不會在這裏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