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作品


李泳麒 - 曾老飄流記

李泳麒
個人履歷

李泳麒(b. 1981)為香港攝影師。香港大學文學院學士,主修藝術史。及後獲英國志奮領獎學金前往倫敦藝術大學倫敦傳媒學院深造新聞暨紀實攝影。李氏攝影作品曾在奧地利、德國、香港、拉脫維亞及英國展出。攝影作品以揣摩人性出發,並以社會、文化及政治關懷為前題。李氏亦為影像歷史及視覺文化研究工作者,編輯期刊及研究文章散見於本地博物館、畫廊、藝文雜誌,以及國際學術文獻。李氏現為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講師,教授攝影。

李泳麒
項目說明

曾老飄流記

《曾老飄流記》是一個老人與太空船的故事。我認識這位老人家,從他設計的太空船,到不同的國境飄流穿梭,從中體會到他的經歷或許是我們生命中的某一段落。

曾老的設計靈感來自一幀他在二零零三年英國某華人日報剪存下來的新聞照片,照片拍下英國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R07)前往波斯灣參與伊拉克戰爭,而曾老的太空船設計之旅亦藉此啟航。他每天例行工事就是構思太空船及裝甲戰鬥部隊的設計作手繪初稿,並草擬買賣合約。千千百百張草稿文件擠滿了他那個未能好好關上的書桌抽屜 : 一個不為人所理解的空間。草稿滿佈他的思緒、生活痕跡,亦為我打開他的心境與神思。

我在倫敦認識曾老,當年他八十三歲。一九六七年他從香港移民到英國,現居於倫敦北部的一所老人院。一如他那一代的英國華僑,從香港隻身坐船到利物浦,華人故事又總離不開是開中國餐館,生兒育女,他結過兩次婚,有四個小朋友。曾老家人不定期到老人院探訪他。有時幾星期,有時可能是一年。那誰可以預測,至少,曾老不能預測。

人口老化是每一個城市於二十一世紀需要面對的社會議題,福利政府以為只要能夠提供一口飯、一碗湯、一個休息的地方,就能解決問題的全部。曾老在倫敦北部這所老人院經已蝸居十二年有多,而每一天他處身在同一個房間,呼吸同一種空氣,面對同一張餐單。

近兩個月的時間,我每星期也會到訪那個房間,希望多了解曾老。每一次見面曾老都會重覆跟我說 :「我八十五歲就會去賣咸鴨蛋,人好化學,條命係整定。」但去「賣咸鴨蛋」之前,他希望世界可以見到他的設計成果:過百張手繪圖,軍艦及太空船設計 ──沒有應當的比例,沒有合理的數據,只有最真切的意圖:想飛,要走。如果有能力將太空船的設計專利權賣給世界強國,時值九千六百萬英磅,他便有足夠的錢去拯救他的「爛賭仔」,曾老如是說。有一次,他給我三十一張草稿(共六十二頁),希望我把他的意念發揚開去。從那一刻開始,我的《曾老飄浮記》旅程開始展開。每一次的探訪也讓我觀察到曾老的「雙重現實」。我眼前的現實,他腦中的現實,兩者同時建構及抗衡《曾》的世界觀。慢慢地我也開始相信曾老的世界,試圖逐層逐層剖釋,從我以肉眼看到的世界,至我以直覺感知,到我以觸覺感受。身為攝影師的我在鏡頭背後看到生活,生命以及世情的宏大。

六十二頁草稿包括繪圖、說明書、概念規劃、帳目及合同,這些圖像直接並具體呈現曾老的精神世界,也算是活過的實證。我以二十八張攝影作品把我所看到和感知到的呈現,攝影創作計劃是希望實現曾老的夢想。在這個展覽中,我展出五對影像及四幀草稿,建構一個動人但不動的存在。頃間有感而發,當我和你在八十三歲之時我們會在那裏?又在做甚麼?人的一生需要有幾多次的旅程幾多的經歷才能停下來落葉歸根?人類會否在未來移居火星?我又能以曾老的太空船飛到月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