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嘉敏是一名攝影師和教育工作者。2003年取得美國巴德學院學士學位及於2009年於美國耶魯大學修畢藝術碩士。她的作品曾於世界各地展出,包括中國廣東連州國際攝影節、香港Parasite、光影作坊、香港現代電影節2016 (香港及紐約)及錄映太奇的「彼岸觀自在III: 最後的邊境」展覽(香港、台北、上海)、美國華人博物館、美國紐約布朗克斯美術館、美國加州棕櫚泉藝術博物館、美國康乃爾大學、美國紐約 Capricious 藝廊、紐約公共圖書館、美國費城攝影藝術中心、美國費城339藝廊、美國匹兹堡Silver Eye攝影中心及美國洛杉磯 Eighth Veil 藝廊。她是美國紐約市文化事務局藝術家駐留計劃中的一員;亦完成了紐約布朗克斯美術館舉辦的 Artist in the Marketplace計劃。她榮獲 2014-2015年度羅拔・治亞基金會( Robert Giard Foundation) 獎學金。她的作品最近刊登於美國攝影雜誌《Papersafe》及挪威奧斯陸Skreid出版社的攝影書《GR-09022017》,並於2018年三月在阿爾菲德大學的《酷兒空間》展覽中展出。
她現於美國耶魯大學及美國帕森設計學院任職講師。她正與攝影師Matthew Jensen共同策展《Daybreak: New Affirmations in Queer Photography》,展覽將於2018年六月於紐約萊斯立羅曼博物館開幕。
《Narrow Distances》攝於香港,為一系列關於家庭、身份和社區的攝影作品。攝影師謝嘉敏透過重新配置和形構作品內的角色,連結公共和私密時刻,打破規範的空間和社會面貌,並在一個偶然、後殖民至2047前正於混沌和變幻中的香港下,建構自主意識。
《Narrow Distances》計劃糅合與LGBTQ同志社群和家人的對談、人像攝影,以及城市空間的影像──運用建造、拆卸、密度、壓縮、受限的空間作為隱喻。計劃圍繞那些邊緣、隱形的群體,他/她們是城市的勞動者,各自擁有不同的圈子和社區,藉着打破和重奪規範的時間、空間及姿態,找尋更多的可能性。
在這些偶然的空間裏,建設、翻新、拆卸、重建正在發生──城市也正在過渡,而人的身體、身份也在過渡,這反映靈活、流動、多元的重要性。
香港作為一個港口城市和國際樞紐,對很多家庭,包括我來說,是一個移居和搬離的地方。誰可宣示主權,誰有資格喜愛或認定自己屬於此地,而誰又留下記憶?這地方的將來如何,而又包括了哪些人?有沒有可能進入無政府時代呢?